在明朝,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不计其数,常遇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常遇春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,但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智慧,在江湖上名声赫赫,为朱元璋的崛起立下了赫赫战功。他的儿子常茂,也曾被寄予厚望,然而他最终却成了明朝最荒唐的纨绔子弟。这一反差令人惊讶,更使得朱元璋对这个功臣之子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。常遇春去世后,朱元璋甚至下令挖开常遇春的坟墓,执行“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”的命令,足见他对常家这一血脉的深深忌惮和复杂情感。
常茂的悲剧,与他的父亲常遇春的传奇人生密切相关。常遇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既没有显赫的家世,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。家族世代以耕作为生,过着清贫的生活。但常遇春不甘心一辈子屈居平凡,他通过艰苦的训练学得一身武艺。因贫困无法支付学费,他便通过为人打工来换取武术的学习机会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常遇春终于练就了过人的本领,这时恰逢元朝灭亡,战乱四起,盗贼四散。常遇春毅然投身了绿林,成为了江湖上的一名义匪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常遇春很快意识到这些草寇们并无志向,难以成大事。于是,他便悄悄脱离了他们,开始寻找更大的舞台。最终,他遇到了朱元璋。常遇春乔装打扮,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。朱元璋虽是将领,但与士兵们和睦相处,真心待人,这让常遇春对他心生敬佩,决定投靠。在一番交谈后,朱元璋洞察了常遇春的心思,并提出了自己的考验。常遇春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将军指到哪,我就打到哪,渡江之日,我愿为先锋!”朱元璋看到他坚定的眼神,十分满意,便收下了他。从此,常遇春由一个盗匪变为朱元璋的重要将领。
常遇春凭借过人的勇猛与智慧,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名将。在朱元璋征战南北的过程中,常遇春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尤其在征伐江南和西征陈友谅的战役中,他的英勇表现被称为“策蹇龙游道,西风妒旅袍”的诗句。常遇春的功绩无可置疑,他为朱元璋奠定了江山,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。
然而,命运弄人。常遇春在一次出征归途中,不幸因病去世。朱元璋接到消息后,深感悲痛,为他亲自主持葬礼,并将其葬于钟山下,表达对这位功臣的崇高敬意。为了表达对常遇春的纪念,朱元璋还命画匠为他绘制身着龙袍的坐像,并将其塑像置于功臣庙中,位列天下功臣第二。
尽管常遇春在世时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,但他的死却引发了一场更为深刻的政治波动。常遇春的儿子常茂继承了父亲的爵位,成为郑国公。然而,常茂的表现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英勇与智慧,反而成为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。常茂不仅不学无术,还沉迷于玩乐,整日无所事事,甚至连基础的箭术都无法练好。对于这个本应成为大将的继承人,朱元璋的失望可想而知。常茂的荒唐表现令朱元璋频频心生愤慨,尤其在看到常茂纵容自己为非作歹时,朱元璋的失望情绪更为浓重。
事实上,常茂的恶行并不限于此。传闻中,常茂不仅在宫廷中放纵自己,甚至在军中肆意妄为,与军中妇女有染,屡次犯下不道德的行为。他的所作所为,已然让人对他敬而远之。然而,作为常遇春的儿子,常茂却依然能依靠父亲的荣光和朱元璋的宠爱,暂时躲过惩罚。
在常茂的纵欲行为中,冯胜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。冯胜是明朝的开国名将,也是常茂的岳父。冯胜本身极具谋略,在许多重要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但冯胜与常茂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。常茂在军中的无所事事,使得冯胜对他愈加不满。最终,冯胜因常茂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向朱元璋上报,导致常茂被贬至龙州,过上了流放的日子。虽然朱元璋并未彻底惩罚常茂,但常茂的行为却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
常茂被贬至龙州后,并未因父亲的功勋而得到特殊照顾,反而逐渐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几个月后,有关常茂“死于龙州”的消息传出,然而关于他的死因,却一直扑朔迷离。最终,朱元璋命人挖开常茂的坟墓,查实其是否已经死去,甚至连常茂的棺木都被掘开。虽然消息最终确认常茂确实去世,但这桩事件反映了朱元璋对常茂始终未能放下的戒心。
常茂的死,或许也是朱元璋一场心事的解脱。他一生最为忌惮的,就是这些功臣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威胁,而常茂正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朱元璋即使对常遇春的功勋再敬重,对常茂的荒唐依旧无法容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明证券-个人配资-配资网官网-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